查看原文
其他

国产电影,也到了“救市时刻”

青柳 冰川思享号 2024年10月08日 10:44

这或许是电影面临的尴尬。因为整体层次的问题,他们已经快要失去核心受众;而争夺下沉市场,他们又很难招架微短剧。


撰文丨青柳

刚刚过去的电影国庆档,成绩出炉了。


在国庆假期的首日,媒体争相报道,大盘票房突破4.94亿元,不仅超越了2023年国庆档首日的4.3亿元,更成功跻身影史国庆节票房榜前四名。


最终成绩如下,截至10月7日12时22分,2024年国庆档档期内票房(含预售)突破20亿元。


数据似乎还可以,但是如果一对比,恐怕很难让人乐观:2023年国庆档27.23亿元,2024年打了个8折;而2019年更是高达43.57亿元,如今直接拦腰斩。


在此之前,暑期档、中秋档更是连番下滑:2024年暑期档(6月1日至8月31日)总票房116.43亿元(含服务费),同比下滑44%;


2024年中秋档(2024年9月15日至17日)全国电影票房为3.89亿元,这一成绩不及2019年“史上最强中秋档”创下的8.03亿元票房的一半。


这些信号看起来都很不妙,难道电影行业也到了“救市时刻”?



01


电影市场不及预期,人们首先想到的当然就是电影质量。


而国庆档确实是从群嘲电影《749局》开始的。这部豆瓣评分仅4.3的电影,直接被网友称为“史诗级诈骗科幻片”,“铺张浪费、自负空洞、东拼西凑,毫无原创性”,这些评价都被加诸其身。


一时间甚至导演陆川都出来和网友对线:有什么事冲我来,别碰我的演员和主创。而一大批网友确实在心疼王俊凯:王俊凯凭借电影《749局》,将在很长时间和主演电影《上海堡垒》的鹿晗一样,因为不小心出演了一部“烂片”就被永远地铭记。


当然,国庆档不如意肯定不能全怪《749局》,但它确实是一个缩影:国产电影令人振奋、足以产生“票房号召力”的爆款,真的不够多。


749局》海报(图/豆瓣)


事实上人们可以铺排今年以来的国产电影,国庆档往前的话,让人有印象的似乎就是《抓娃娃》,票房33亿。另一个话题度拉满的《逆行人生》,票房却只有可怜的3亿元。


然后再往前倒,几乎就只能一竿子支到春节档了。《热辣滚烫》34亿,《飞驰人生2》33亿,《第二十条》24亿。


这些作品,就别说“经典”了,能说上来“值得回味”的,恐怕也不太多。当然,电影的艺术价值如何,有的时候是个主观评价的事。


但票房不会说谎,目前为止票房冠军《热辣滚烫》的“前一部”——当然不是作品的前传,而是导演贾玲前一部作品《你好,李焕英》,票房高达54亿元。

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以上提到这些过十亿票房的电影,就是2024年目前为止的国产票房前4,第五名是谁呢——《熊出没·逆转时空》,这多少也说明了些问题吧。


国产电影的整体质量,似乎陷入了某种困境,你很难有特别多的期待。



02


但要说人们现在都没有影视娱乐需求了,显然也不尽然,至少微短剧就很火。


这几年微短剧确实发展迅猛,根据艾媒咨询数据,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373.9亿元,同比增长267.65%,预计到2027年总市值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。


《闪婚后,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》24小时充值破2000万,《无双》八天破1亿,一对夫妇做微短剧每月进账4亿多,这都是近些年微短剧领域的造富神话。


▲《闪婚后,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》剧照(图/视频截图)


当然,微短剧的目标用户就不必多说了,主攻就是下沉市场。很难想象,一个在豆瓣上写个千八百字影评长文的观众,会去煞有介事地去欣赏微短剧。


然而令人遗憾的是,如今的国产电影和微短剧似乎有争夺观众的趋势。仔细看看那些票房头部作品,几乎都是“段子电影”:浅显的、轻巧的、几乎不需要多少思考的作品。


而这些恰恰是微短剧的擅场。从直击爽点来说,电影是很难和微短剧抗衡的。毕竟电影要撑(水)满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长,而微短剧则不需要。微短剧那种反转之密集、剧情之无脑、笑点之堆积,对电影几乎是碾压。



这或许是电影面临的尴尬。因为整体层次的问题,他们已经快要失去核心受众;而争夺下沉市场,他们又很难招架微短剧。


在一篇网络的文章里,一位作者用异常激动的口吻说,“在这漫长的百年时光里,电视没能干死他,电子游戏没能干死他,家庭影院没能干死他……现在,短视频也别想干死他”。


是啊,可是这没说是哪里的电影啊。



03


当然,电影产业除了自身的状况之外,它也不能不受大环境影响。


从今年3月开始,全国社会零售的增长已经面临压力,特别是4月和6月,同比增速分别为2.3%和2%,是近18个月的最低点。


而在一线城市这更加明显,2024年上半年,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.3%,广州与上年同期持平,深圳同比增长1.0%……


这种气候,当然也会投射到电影市场。毕竟,相比于柴米油盐,电影这种文娱消费是最容易被舍弃的,何况它还有平替——小美和小帅的短视频。


这也是为什么在市场观察中,电影产业总是被嵌入整体的消费话语进行单独观察。在媒体的各项梳理中,似乎总会为电影票房留下一席之地,从电影票房去透视整体的消费状况。


图/图虫创意


所以,今天的票房不振,放到今天这个大背景下,倒也不那么令人意外了。看电影既然是消费,那么当消费遇冷,电影自然也没人看了。


但问题来了,如果要“电影救市”又该怎么救?


想想前段时间的一连串刺激政策,降准、降息、松绑楼市政策,这些政策作用逻辑都很好理解。



但是,电影,似乎很难有什么“财政工具”和“货币工具”来直接刺激,没有作品就是没有作品,这不太可能短时间刺激出来。


甚至和其他消费品领域都不太一样,消费券、优惠券,都可以换来实打实的商品。


哪怕有鼓励性的观影券,但该如何说服消费者去看一部自己不那么感兴趣、耗时两小时左右的电影呢?商品最起码“有用”,但有些电影消费恐怕只能换来一身内伤。


而这或许是更大的问题:当所有人都发现电影市场不妙了之后,想要解决,却找不到那么多政策工具。


其实,一直把电影产业抽象出来,放在消费领域里,和其他各行各业一起观察,这可能本身就陷入了一种话语陷阱——电影不只是一种商品,它本质是一种艺术表达,不是人们要用什么,而是人们在想什么。


期待中国电影市场早日重振雄风。无论如何,电影依然是最具表达能力的现代艺术,它如果萎靡,不会只是一个消费门类萎缩了那么简单。


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文集

《不服软的时代》

团队共同签名钤印本

尚余少量

售完为止



陈季冰、连清川、魏英杰、任大刚张明扬、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、景凯旋、鄢烈山、吴晓波徐达内、十年砍柴联袂推荐

点击广告,立即购买


*题图来源于CFP

*本版编辑:冰小乐

*投稿邮箱:bcsxk2016@163.com

*商务微信:lhellohm


【往期精选】




汇聚思想 分享锐见


中国传媒榜·十大新媒体
微博·最佳深度报道媒体今日头条·财经头条号百强凤凰网评论·年度致敬媒体网易号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凤凰一点号·年度深度报道榜新浪财经·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·实力榜百家号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·年度新锐评论




青柳 · 目录
上一篇短距离高铁热,也是一场虚火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冰川思享号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选择留言身份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